Monday, April 25, 2011

何不“國陣制國陣”?

文:陳耐成  16.05.2011


數場補選及砂州選舉結果顯示,民聯友黨中行動黨戰績較突出,這種結果與族群的不同存在一定關係。雖然行動黨表面上屬于全民政黨,事實上大家都知道行動黨是以華人為主的政黨,華裔求改變的心態濃厚,比他族更積極,更有決心。



 行動黨強大了,政府或許會面對一些“磨難”,但對政府來說,所幸強大的不是民聯,行動黨一黨獨強能帶來多少改變﹖政府其實不必擔心,反而應感安慰,至少其他族裔在野黨始終無法“露出頭角”。單靠一黨的力量畢竟有限,這樣的趨勢,對民眾到底是好或不好,尤其是華裔選民?在民聯其他友黨缺乏力量下,行動黨能有什么作為﹖

如果民聯贏得政權


 國陣常說華人不懂感恩,要求永無止境……這樣的批判,我們要怎樣反駮﹖我們是否應反過來問自己:到底需要怎樣的改變?改變到什么程度﹖試想有一天民聯果真贏得政權,他們如何在人口比率不均的多元種族國家,充當一個所謂公平的政府﹖


 在國家政策上,凡是按照人口比率的措施,在許多方面是可行、正確的,當然這不包括固打制,因固打制是限制性、強制性措施。

 沒錯,國陣政府需要被監督,需要糾正,身為國陣一分子的馬華,有必要擔當此一要角,而非把不敢說的話留給行動黨,讓他們發揮。馬華再不反省,或許將來的大選會落得“悽慘落魄”的局面,難道馬華非得被取代不可﹖倘若馬華持續夢遊,將徹底失去華人支持。與其只懂得怪行動黨以華制華,何不以國陣制國陣,充當國陣裡的反對黨,糾正國陣,印証馬華曾經喊過的口號﹖無論行動黨舉動為何,始終目標是對症下藥;若非馬華、民政病情日趨惡化,行動黨也難擔當以華“治”華這個角色。


互相攻擊兩敗俱傷



 行動黨再怎么鋒芒畢露,畢竟是在野黨,政治人物為了個人利益,往往不顧后果,激發人民反政府的氣勢,萬一把事情搞大了,吃虧的還是百姓。如果馬華不及時作出明確抉擇,華人的心傾向行動黨,將來馬華就只是有形無體的政黨,行動黨也不過是你們眼中的以華制華政黨,華人可就吃虧、可悲。我們必須承認,在族群人口不均衡的國家,同一族群互相攻擊,只有兩敗俱傷。

 以蔡細歷的精靈頭腦,想把垂死天鵝的馬華救起並非不可能,在于他捨不捨得、敢不敢使用以退為進的策略,如在內閣的所有馬華領袖全體退出,以示重新起步,從零開始……所謂富貴險中求,不冒險,如何治好馬華的病﹖自從當上總會長后,雖然話多了一點,蔡醫生確實不斷為前途努力,也有所表現,唯一缺乏的可能就是“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”的心態,導致部分計劃敢想不敢做、敢做不敢當而胎死腹中。身為醫生的蔡會長,時間不多了,動手比動口來得實際﹗

No comments: